根据2016年国际反贪组织报告,目前香港地区廉政指数,也就是官员的清廉程度,世界排名第15位,比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都高。香港一直是这么清廉吗?其实不然,往前推五十年,香港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腐败都非常严重,比如说我家着火了,消防车来救火,车开到火场前,如果我不塞钱,消防人员是不可能放水救火的。还比方我到医院看病,如若不给医护人员贿赂,医生护士是不可能给你好好治病的。通过电影的一些片段,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一下,五十年前香港那个腐败横行的状态(播放岁月神偷片段)。
但是,为何五十年后的今天,香港的廉政指数可以跃居世界前列?这就要讲到1974年,香港成立了一个打击贪污腐败的独立机构---ICAC。旧称 香港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香港在什么情况下推出廉政公署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警匪勾结严重,普通市民生命财产即使受到严重侵害,如果不给警察送钱,根本没人管。那个时代的警察贪污了多少呢?据当时的估算数额能够达到一百个亿,按照当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千亿港元。这时候就会有人奇怪了,香港虽然是殖民地,但也号称是英国女皇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当时的港英政府为何不管呢?其实啊,正因为香港是殖民地,一来呢,距离英国本土非常远,二来呢,那时的英国政府啊,就隐约感觉到,香港啊,不可能一直由他们殖民下去,早晚是要回归中国的,所以,只要香港的经济、社会运转正常他就不管,所以港英政府对这种贪污横行状态也就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当时的香港就没有反贪污机构吗?其实有!但是这个反贪污部门是设在警察内部的,你们想,如果被查对象是一般警员,这个好查,但被查对象如果是高层呢,下属怎么可能查领导,时间一长,自然没人会去真正查办贪污腐败。并且呢,内部反腐造就了更大的腐败,甚至形成,警察按月领取贪污份例时,反贪污部门的人员可以分的更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刘德华演过一部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播放雷洛传片段),这部电影里面的雷洛是不是真的存在呢?虽然这部电影有戏剧性的地方,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写实的,电影主角雷洛的原型是吕乐。在香港话中,雷洛和吕乐的谐音相似。
吕乐,1920年香港出生,从市民底层崛起,干过擦皮鞋、人力车夫之类的苦活,后来进入警界一步步上位,官至当时的总华探长。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港英政府的警察高层都是英国人,华人当警察当到头,也只能干总华探长。吕乐之所以可以身居高位,主要是因为他的政绩--打击黑社会。这里可能会有疑问,那个时候,警匪勾结,警察给黄、赌、毒做保护伞才能得到好处,吕乐怎么能够靠着打击黑和社会平步青云呢?这就要联系吕乐的家庭背景,吕乐,他的姨夫是香港著名社团新义安第二任龙头坐管向华炎,大家都知道香港的社团就是指黑社会,龙头坐管就是平时我们看电影里面的话事人的角色,话事人一般主管社团的事权和财权,势力非常大。有的社团选取一个话事人,有的社团采取双话事人的制度,把事权和财权分开管理,所以说很多时候黑帮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乱糟糟,而是形成体制的,有时候社团话事人选举甚至弄得跟美国总统大选一样,当然了,这是题外话。
这个吕乐啊,并不仅仅靠着姨夫的势力就能上位,而是利用黑社会之间的矛盾,通过扶持新义安,打击新义安的竞争对手来获得政绩上位的。经常看香港黑帮电影的朋友应该知道,香港的社团之间也是有矛盾的,三合会、14K、新义安等大的社团之间都存在着地盘、资源之间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吕乐连续破获了群英大会、双十暴动等大案,一时间政绩亮眼。他同时也推出了一套成体系的分赃办法,使整个警界的贪污愈演愈烈。
当时香港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社会矛盾非常尖锐,这时候出现了建立廉政公署的导火索---葛柏贪污案。葛柏,英国人,1952年到香港,也是底层警察出身,最后官至九龙区副总指挥,就是香港九龙区警界的二把手。1971年的时候,加拿大政府发现,葛柏在加拿大有一笔12000加元的存款,相当12000元美金,12000加元在当时也算一笔巨款了,觉得很可疑,就把这件事通报给英国政府了,那就问葛柏,你这笔钱哪来的?葛柏哪能说清楚,贪污得来的钱,他肯定说不清楚,当我们今天就是巨额资产来源不明。 葛柏一看情况不对,申请提前退休,但是加拿大政府发现在1973年葛柏退休前3个月又有400万港币汇往加拿大,400万,那是超级富豪才有的财产。但是葛柏任职几十年期间的薪金仅77万港币。在既无投资又无博彩的情况下,他是怎样获取相当于其收入6倍的资产呢?这时的葛柏已经慌了,他本来是想把资产转移到加拿大在加拿大养老的,此时也顾不得这么多,直接利用警官身份证,取道新加坡跑回到英国老家。
这件事情的发生,高涨了香港市民的愤怒情绪,加上媒体不停报道渲染葛柏在英国老家的奢靡生活,于是香港市民大规模游行,港英政府压力空前巨大。
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站出来表态整治警察贪污,内部自查根本起不到作用,只能体制外反腐,就像刀刃永远不能砍刀背一样。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廉政公署成立了。(播放电影片段) 廉署刚成立招收工作人员的时候,为了避免港人官官相护,聘用的人员大多是有留学背景的港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徇私的情况。
廉政公署成立了,一个要查的就是葛柏贪污案,虽然葛柏有437万元来历不明的财产,但是英国啊,当时并没有类似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的这样罪名制裁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是葛柏贪污受贿,就没有办法将葛柏从英国引渡回来受审。当时廉署也是顶着压力调查,后来葛柏贪污案终于在调查另一个贪污的英国警官时迎来了转机,这个英国警察检举葛柏收受他人钱财为他人谋取职务上的晋升,廉署通过调查取证也确实证实了葛柏存在上述贪渎行为。于是1974年4月29日,葛柏被引渡来港接受审判,给了全港市民一个交代。
在这之后,廉署发起反腐运动,2年破获了260多起贪污案件,这引发了香港警察的跑路风潮。上文我们说到的吕乐也跑了,一开始他跑到美国,后来想起来美国和香港之间有引渡协议,又跑到台湾。像吕乐这样的高层能跑,但是普通警员不能跑啊,廉署一个接一个查,这时候全港七八千警察回过味来了,发现灭顶之灾即将到来。于是1977年10月28日发生了的警察游行,2000多警察游行,带着7、8000警察家属,声势浩大。随后又发生了警察冲进廉政公署打砸抢烧的事件。麦理浩爵士这时候发现警察反水,社会治安难以为继,于是做出了政治妥协, 发表局部特赦令,表示1977年1月1日以前的贪污既往不咎,但是如果继续贪污就来一个查一个,于是香港警察不闹了,香港重新风平浪静。虽然出现了反腐运动中出现了妥协,但是廉署的威慑力已经形成,可以说这次妥协换来了廉政公署执行力的继续。(放《金钱帝国》片段)
时至今日,廉政公署已经拥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它有两句话,为我们大陆所熟知。一句是著名的米兰达宣言“你有权保持沉默,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呈堂证供”。这句话不是廉署独有,在英美法系国家,警察在拘捕犯罪嫌疑人之前都这么说。另外一句就是香港廉署独有,“廉署请你回去喝咖啡”。在这四十多年里,廉署到底到底请哪些人回去喝咖啡了呢?
第一个案件我们说的就是2002年的谢霆锋顶包案。2002年 3月23日香港红棉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急速行驶的法拉利跑车撞到花坛,把花坛撞坏了。警察到了现场之后发现车锁着、发动机开着,但司机不在。难道是肇事逃逸了?不一会儿,一名30多岁的中年男子开着面包车过来了,说他就是这辆法拉利跑车的司机。经过调查,发现这个男子叫成定国,受雇于英皇公司,英皇公司就是一手捧红谢霆锋的娱乐公司,成定国和警察解释说这法拉利的车主是谢霆锋,车坏了,他是替谢霆锋修车的,车开到路上发现没带钱,心里一慌就撞上了花坛,然后他就回家拿钱修车了。这种说法肯定没人相信,要谁谁都不信。这时候我们不得不说,香港的媒体是很厉害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当时谢霆锋和张柏芝正在谈恋爱,被狗仔跟拍,谢霆锋为了甩掉狗仔的追踪疯狂飙车才发生了撞车事件,其实撞车并不严重也就是损坏公共财物,但是这又和廉署有什么关系?
廉署介入是因为这个案件里面发生了警察贪污包庇。当时处理这个案件的警察叫刘志伟,事故发生之后英皇公司为了保护艺人的人气就通过谢霆锋贿赂了这个警察,刘志伟拿到贿赂之后就按照英皇公司的意思就草草结案了。这个时候就有人向廉署举报了,这个举报人举报掌握了大量的证据材料,甚至谢霆锋方面具体怎么和刘志伟接触的都知道。廉署介入查实后,谢霆锋被判妨害司法公正,处14天监禁和240小时社会服务。
这时候就有人好奇了,这谁举报的呢?没人知道。香港廉署每年会接到大量的举报,其中70%都是实名举报,为什么港人敢去举报呢?因为廉署有高度保护举报人安全的体制。比方说,你来举报,除了接待人员和相关负责人之外,没人知道你来过。所以,到现在为止,没人知道当时是谁举报了谢霆锋那件事。以前,廉署有一句宣传语叫“香港胜在有ICAC”,现在变成了“香港胜在有你和ICAC”(放廉署广告),什么意思?因为没有举报人配合,没有大量的线索,廉署不可能每年破获那么多的案件。香港廉署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成功,这是港人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所说的大公民小社会和高度法制的体现。
第二个案件要说到的是廉署的特别之处:这也是廉署区别于其他国家反贪机构的特点,就是他不仅侦查公务员贪污,它连私人机构的贿赂问题也管。
从立法设置上,《廉政公署条例》管公务员的贪污,《防止贿赂条例》管私人机构间的贿赂。2007年8月,香港刮起一阵廉政风暴,查处了一大批商业贿赂案件,其中就包括开到香港的大陆火锅小肥羊,但是最轰动的案件还是香港地区麦当劳的董事总经理刘士成商业贿赂案。这个刘士成,不是一般人,他是1960年香港出生,23岁去美国,进入麦当劳,从麦当劳的底层搬运工做起,后被派至亚洲地区担任中国运营总监,北京第一家也是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就是他开起来的,后来菲律宾麦当劳亏损,派他去管理,结果三年扭亏为盈。后来他接了香港地区总经理,在香港通过24小时营业和员工年轻化,把麦当劳经营的有声有色,算是麦当劳的有功之臣。当时他的年薪达到了500万港币。但是他在香港担任董事总经理的时候,因为接受了进货商一年60万元的商业贿赂被廉署调查,后来也判了刑。为什么廉署要管私营公司之间的贿赂?那是因为,廉署的理念是,一方面大量私企涉及公众利益,如上市公司贪污案件、商业回扣等,实际上都直接或间接地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廉洁是全社会的规范,不能一部分人廉洁,一部分人腐败。如果私营企业的贪腐行为不被纳入调查范围,整个社会清廉不仅成为一句空话,时间长了,腐败迟早也会蔓延到政府这块,政府不可能独善其身。
第三个案件是持续至2017年一直讨论的案件。
2012年2月,在当时的香港特首曾荫权退休前五个月,根据媒体报导,曾荫权曾经乘坐别人的私人游艇去澳门并且在澳门过夜,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还乘坐别人的私人飞机去过日本、泰国游玩,也不是花自己的钱。同时他还被爆出在深圳租了一套600多平的复式豪宅,共花80万港币,折合每月6万多元。这个钱哪来的,也没有明确说明。消息传出来了,廉署要介入,但是廉署只对特首负责,现在这个情况怎么办呢?这时候,曾荫权站出来,说不能让大家对香港的廉政失去信心,对香港的公务员失去信心,于是他牵头成立了独立在特首之外的检讨委员会直接与廉署对接,曾荫权于是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涉嫌贪污而被廉政公署调查的香港最高领导。同时,他还接受了香港立法委员行政专员的特别质询会,意思就是你们想问什么就公开直接问吧。在质询会上,曾荫权老泪纵横,说着说着就哭了。(放质询会视频)2012年7月1日,曾荫权卸任,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因为他的卸任而完结。2017年2月,曾荫权被判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处20个月监禁。我觉得这个案件最大的意义就是最高领导人也不能逃脱法律的制约。也就是我们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必须将权力放在制度的笼子里,只有放在笼子里的权力才能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也许有人会问,廉署的权力那么大,警察有的权力它几乎都有,而且它只对特首一个人负责,如果廉署内部出现问题怎么办?这个不用担心,在制度的设计上,在香港,有八个方面在监督制约着廉政公署。比方说,首先,廉署内部有自查机构,就是如果我觉得调查人员出现问题,我内部有部门可以不通知你直接秘密调查你。还有,虽然廉署有调查和抓捕权,但没有起诉权,所有案件必须交往律政司进行起诉,如果发现不能起诉,那就必须放人。
上述只是我对香港廉政公署的简单介绍,我觉得通过对廉政公署的了解、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最好开展监察委员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