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语》是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浙江日报》头版的特色栏目。作者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之江新语包含自2003年2月25日开始到2007年3月25日,累计232篇短评。2007年5月,应读者要求,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之江就是钱塘江。之,暗含曲折;钱塘大潮,潮涌时势不可挡。彼可视为今之改革反腐的象征。
《之江新语》2007年出版,2014年初火爆,表面看是因为作者的缘故,本质上也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于这本书价值的认可。232篇文章的内容大体分三类:一是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谈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二是谈领导干部的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突出强调了群众路线 ,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三是谈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正确对待权力和利益,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书简短精练,又生动活泼;思想深刻,又富有新意。从中可以足以见识习总书记过往的心路历程和执政理念。《之江新语》绝大多数文章,是作者工作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得出的精思独见,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
意蕴深刻有思想。《之江新语》最大特点是在300至500字内讲明一个道理,要言不烦,意尽言止。文章旗帜鲜明、有的放矢、直截了当。文章都不是空泛议论,而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从实际出发又非就事论事,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习近平当选总书记之后一系列讲话中的新观点、新论述、新理念,在《之江新语》中或多或少能够找到一些雏形和影子。如“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之于《打好“团结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于《文化是灵魂》;“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之于《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和《坚持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学习《之江新语》有助于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的治国理政方略,加深对习近平系列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领会。
引经据典寓意深。《之江新语》除了短小精悍,观点鲜明外,语言精练、引用典故也是一大特色。表现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经常融会名言典故,意到笔到,恰到好处。诸如强调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引用《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党员干部加强自律,引用《礼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提倡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引用《大学》“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胜枚举,运用娴熟,言之成句,持之有理。此外,从历史典故中引发现实思考,引以为戒。比如《生活情趣非小事》运用了两则小典故,典故一正一反,说明领导干部“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的重要性。引用典故,能够增进文章的魅力与深度,容易引发人的共鸣与思考。同时也见识了习近平同志在传统文化上的深厚学养,注重吸收古代圣贤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短小精悍接地气。《之江新语》的文章最短的不足300字,最长的也不过700字左右。《之江新语》中最短的一篇是《要甘于做铺垫之事》,全文合计197字;最长的一篇是《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也仅708字……文章简洁明了,观点鲜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任何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不光引经据典,也有很多百姓的俚语俗话,语言生动活泼、朴实无华,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无论主题是党建、经济、三农,还是社会、生态、法治、文教,类似“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 ‘满票干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抓落实如敲钉子”这样以譬喻启发读者共鸣的表达,随处可见。俗话说“长文易写,短章难为”,用寥寥数字便表达深刻的含义,这不是一朝一夕一般人能为,需要有长期的积累、深入的思考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是厚积薄发的自然结果。有人以为,似乎只有长篇大论才能体现理论高度,"豆腐块"不见水平,也没意思,这是误解。如同造一块手表不一定比造一台机床更省力气,只有具备相当理论水平和文字功底,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提炼,才能写出短小精干的好文章。因此,这本书也足以见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上的深厚学养。